冠心病的概述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圍可能更廣泛,還包括炎癥、栓塞等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

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5大類:無癥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外?種臨床類型。
臨床中常常分為穩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1987年~1993年我國多省市35~64歲人群調查(中國MONICA)發現,最高發病率為108.7/10萬,最低為3.3/10萬,有較顯著的地區差異,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省市。

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為1.59%,農村為0.48%,合計為0.77%,呈上升趨勢。

冠心病在美國和許多發達國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然而,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趨勢。得益于60-80年代美國所進行的降低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努力,主要是控制危險因素和改進心肌梗死的治療。

2009年中國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為94.96/10萬,農村為71.27/10萬,城市高于農村,男性高于女性。
冠心病的癥狀
典型癥狀

胸骨后的壓榨感,悶脹感,伴隨明顯的焦慮,持續3到5分鐘。常發散到左側臂部,肩部,下頜,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時可累及這些部位而不影響胸骨后區。用力、情緒激動、受寒、飽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況下發作的稱為勞力性心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緩解。

需要注意 一部分患者的癥狀并不典型,僅僅表現為心前區不適、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腸道癥狀為主。某些患者可能沒有疼痛,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猝死 約有1/3的患者首次發作冠心病表現為猝死。

其他 可伴有全身癥狀,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現。

體征

心絞痛患者未發作時無特殊?;颊呖沙霈F心音減弱,心包摩擦音。并發室間隔穿孔、乳頭肌功能不全者,可于相應部位聽到雜音。心律失常時聽診心律不規則。

相關癥狀

勞動耐力下降 胸骨后疼痛 胸悶 勞累后心悸 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 不穩定性心絞痛 不典型胸痛 勞力性呼吸困難 心悸

 
冠心病的病因
冠心病的發作常常與季節變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增加、飽食、大量吸煙和飲酒等有關。

冠心病發病原因

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進行的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以下因素與冠心病發病密切相關,這些因素被稱之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稱之為危險因素):

1.年齡

本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人。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可始于兒童,而冠心病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2.性別

男性較多見,男女發病率的比例約為2∶1。因為雌激素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絕經期后發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

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家族史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加。

4.個體類型

A型性格者(爭強好勝、競爭性強) 有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過度緊張者也易患病??赡芘c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濃度長期過高有關。

5.吸煙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吸煙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煙者高5倍,且與吸煙量成正比。吸煙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增高,煙中尼古丁收縮血管,以致動脈壁缺氧而造成動脈損傷。

6.高血壓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壓。動脈壓增高時的切應力和側壁壓力改變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同時血壓升高促使血漿脂質滲入血管內膜細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積和平滑肌細胞增生,發生動脈粥樣硬化。

7.高脂血癥

高膽固醇血癥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膽固醇血癥(總膽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42mmol/L)者較正常者(總膽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5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癥也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對冠心病有保護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總膽固醇之比0.15,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價值的預報指標。最近的研究發現,血清alpha;-脂蛋白[Lp(alpha;)]濃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8.糖尿病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發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時,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經低密度脂蛋白受體途徑的降解代謝受抑制;同時高血糖也使血管內膜受損,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質代謝異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9.肥胖和運動量過少

①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或110)。
②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
超過標準體重20%或體重指數24者稱肥胖癥。肥胖雖不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過促進這三項因素的發生發展而間接影響冠心病。運動能調節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脈側支循環的建立,運動量少易致肥胖,因此應充分認識到治療肥胖癥的緊迫性和增加運動量的重要性。

10.其他

(1)飲酒:長期大量飲高度白酒對心臟、血管、肝臟等臟器的功能有損傷作用,可招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高血壓的發生;而適量飲低度數的有色酒(例如葡萄酒)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險性,因為飲酒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增高。

(2)口服避孕藥:長期口服避孕藥可使血壓升高、血脂增高、糖耐量異常,同時改變凝血機制,增加血栓形成機會。

(3)飲食習慣:進食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飲食易患冠心病,其他還有微量元素的攝入量的改變等。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而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壁的細胞、細胞外基質、血液成分(特別是單核細胞、血小板及LDL)、局部血流動力學、環境及遺傳等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故應注意,有冠心病危險因素存在,并不等于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治療
冠心病的治療包括:
①生活習慣改變:戒煙限酒,低脂低鹽飲食,適當體育鍛煉,控制體重等;
②藥物治療: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減輕心肌氧耗(β受體阻滯劑),緩解心絞痛(硝酸酯類),調脂穩定斑塊(他汀類調脂藥);
③血運重建治療:包括介入治療(血管內球囊擴張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和外科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藥物治療是所有治療的基礎。介入和外科手術治療后也要堅持長期的標準藥物治療。對同一病人來說,處于疾病的某一個階段時可用藥物理想地控制,而在另一階段時單用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佳,需要將藥物與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合用。

1.藥物治療
目的是緩解癥狀,減少心絞痛的發作及心肌梗死;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展,并減少冠心病死亡。
規范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的發生,并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對于部分血管病變嚴重甚至完全阻塞的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血管再建治療可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硝酸酯類藥物 
本類藥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5-單硝酸異山梨酯、長效硝酸甘油制劑(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貼片)等。硝酸酯類藥物是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常規用藥。心絞痛發作時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氣霧劑。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先靜脈給藥,病情穩定、癥狀改善后改為口服或皮膚貼劑,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藥。硝酸酯類藥物持續使用可發生耐藥性,有效性下降,可間隔8~12小時服藥,以減少耐藥性
。
(2)抗血栓藥物 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寡“逅幬镏饕邪⑺酒チ?、氯吡格雷(波立維)、替羅非班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為首選藥物,維持量為每天75~100毫克,所有冠心病患者沒有禁忌證應該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對胃腸道的刺激,胃腸道潰瘍患者要慎用。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應堅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通常半年-1年。
抗凝藥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璜達肝癸鈉、比伐盧定等。通常用于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療術中。

(3)纖溶藥物 溶血栓藥主要有鏈激酶、尿激酶、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等,可溶解冠脈閉塞處已形成的血栓,開通血管,恢復血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

(4)β-受體阻滯劑即有抗心絞痛作用,又能預防心律失常。在無明顯禁忌時,β受體阻滯劑是冠心病的一線用藥。常用藥物有:美托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和兼有α受體阻滯作用的卡維地洛、阿羅洛爾(阿爾馬爾)等,劑量應該以將心率降低到目標范圍內。β受體阻滯劑禁忌和慎用的情況有哮喘、慢性氣管炎及外周血管疾病等。

(5)鈣通道阻斷劑 可用于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和冠脈痙攣引起的心絞痛。常用藥物有:維拉帕米、硝苯地平控釋劑、氨氯地平、地爾硫卓等。不主張使用短效鈣通道阻斷劑,如硝苯地平普通片。

(6)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 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2受體拮抗劑(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劑。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近期發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應當使用此類藥物。常用ACEI類藥物有:依那普利、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如出現明顯的干咳副作用,可改用血管緊張素2受體拮抗劑。ARB包括:纈沙坦、替米沙坦、厄貝沙坦、氯沙坦等。用藥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壓偏低。

(7)調脂治療 調脂治療適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在改變生活習慣基礎上給予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治療目標為下降到80mg/dl。常用藥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最近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死亡率及發病率。

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應用特制的帶氣囊導管,經外周動脈(股動脈或橈動脈)送到冠脈狹窄處,充盈氣囊可擴張狹窄的管腔,改善血流,并在已擴開的狹窄處放置支架,預防再狹窄。還可結合血栓抽吸術、旋磨術。適用于藥物控制不良的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首選急診介入治療,時間非常重要,越早越好。

3.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簡稱冠脈搭橋術,CABG)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通過恢復心肌血流的灌注,緩解胸痛和局部缺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適用于嚴重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療或治療后復發的病人,以及心肌梗死后心絞痛,或出現室壁瘤、二尖瓣關閉不全、室間隔穿孔等并發癥時,在治療并發癥的同時,應該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手術的選擇應該由心內、心外科醫生與患者共同決策。
冠心病的預防
男性在40歲后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于男性,絕經期后與男性相等,冠心病家族遺傳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這些人群定期體檢是很重要的,并且要預防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的發生。一旦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除重視危險因素干預外,更要積極控制好血壓、血脂和血糖。

冠心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的威脅。雖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卻是從少兒期開始的。這其間的幾十年,為預防工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冠心病9個容易并可能被糾正的危險因素包括: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腹型肥胖、缺乏運動、每日攝入的水果和蔬菜減少、大量飲酒和社會心理因素。

即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和控制吸煙等,從而降低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不合理、吸煙等易患因素的影響,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研究表明,飲食習慣與冠心病之間有密切關系,平時喜歡吃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因此,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膳食結構合理,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強體育鍛煉,經常運動。有證據顯示,每周做2~3次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可減少得心臟疾病的危險。但突然做劇烈運動很危險,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超重和肥胖者更應主動減少熱量攝入,并加大運動量。另外,精神壓力對冠心病的影響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平時應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梢酝ㄟ^培養業余愛好或運動來緩解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有心絞痛等冠心病早期癥狀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一旦確診冠心病,就要堅持長期正規的治療。在生活方式改變的同時,控制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脂代謝異常和高血糖,由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和危險度,分層、合理選用藥物進行治療。

要控制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時要控制總熱量的攝入,限制體重增加。

保持足夠的睡眠,培養多種情趣;保持情緒穩定,切忌急躁、激動或悶悶不樂。

據統計資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發病率為3.1%,偶爾喝茶的降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此外,冠心病的加劇,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關。而茶多酚中的兒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過程中不斷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經動物體外實驗均提示有顯著的抗凝、促進纖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吸煙可使動脈壁收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而酗酒則易情緒激動,血壓升高。

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這些疾病與冠心病關系密切。

 
冠心病的并發癥
冠心病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只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部位主要就是心臟,一般患者宜中老年人為主。如果大家發現自己得了冠心病后只能通過一些方法緩解病情,是不能夠完全治愈的,稍不注意還會出現一些并發癥,那么常見的冠心病并發癥有哪些呢?

常見的冠心病并發癥:

1、乳頭肌出現功能喪失:冠心病患者一般都會伴隨著乳頭肌功能喪失,醫生在用聽診器去聽心尖區的時候會聽到喀喇音和響亮的吹風樣的雜音,嚴重失調的冠心病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的情況,因此大家一旦發現自己得了冠心病,應當及時讓醫生開出相應的藥物服用,緩解病情。

2、乳頭肌發生斷裂:如果冠心病患者出現了乳頭肌斷裂這樣的并發癥,那么該為患者死亡的幾率相當高,通常醫生在停診的時候會在心尖區聽到十分響亮的吹風樣雜音,一旦心音減弱的話,就會出現十分嚴重的心臟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情況,威脅性命。

3、栓塞:血栓栓塞也是冠心病十分常見的一個并發癥,在血栓栓塞出現的一到兩周時間內,會表現心室內壁的血栓脫落,最終在腦部、腎臟以及四肢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的動脈栓塞,希望大家得了冠心病后就要立馬服用藥物,以免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4、休克:冠心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現休克的現象,主要是出現在冠心病并發低血壓的患者身上,當大家血壓非常低的時候,面色就會變得蒼白,脈象也會變的十分虛弱,極易發生休克的現象。
冠心病的相關閱讀
A亚洲高清毛片在线|色色一级黄色视频视频|干日美女妹子日日干|成年人av网站